私有雲也是本地雲端架構,部署於企業的內部資料中心。現在越來越多供應商提供私有雲服務,來提升或取代企業的私有雲環境。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的定義,私有雲是單一組織專用的雲端基礎架構,只限該組織的多個消費者使用。它可能由組織、第三方或兩者兼有來管理和營運,並且可能配置在組織內部或以外。
私有雲有什麼優勢?
雖然私有雲、公有雲和混合雲的優勢之間存在主要差異,但私有雲本身確實提供了公有雲的某些主要功能。例如,企業仍然可以享有自助服務、可擴展性、佈建和配置虛擬機 (VM)的能力、按需擴展和縮減資源的能力,以及簡化任務的自動化。
更不用說,組織也可利用計費工具,來追蹤運算使用情況,並確保只會支付已使用的資源或服務。
私有雲運算的挑戰有哪些?
儘管私有雲具有很多優勢,但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局限性。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應對和克服這些挑戰。
比較私有雲、公有雲與混合雲
共有三種常見的雲端部署模型:公有、私有和混合。
公有雲是透過獨立的第三方供應商來交付。最流行的 Amazon Web Services(AWS)和微軟 Azure 主導著公有雲市場。像這樣的公司維護著運算資源,客戶可以在需要時使用。使用公有雲的企業共享這些資源。這通常被稱為「多租戶」環境。
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建立、營運、及維護私有雲。雖然這種格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本地雲端架構並非總是最靈活或具備可擴展性,因為組織必須依賴他們已有的資源,而不是第三方供應商的資源。
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好處,因此轉而採用混合雲模型。在這種架構中,私有雲與公有雲相連,讓企業在兩個世界中運行工作負載。通常,企業將主要使用他們的私有雲環境,然後在需要時「叢發」到公有雲中。要使混合雲模型正常工作,運行雲端的軟體與兩者中使用的服務之間必須具有高度的相容性。
私有雲是過渡到混合雲的必經過程
如未來需要混合雲,現在擁有良好架構的私有雲,將會使你的混合雲部署更加輕鬆,並有助於確保取得成功。這其中原因都在情理之中。如果你的私有雲受上述的挑戰所拖累,那麼你的團隊將無法有更充裕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混合雲上。那些依賴於私有雲服務的混合應用程式將受其自身局限,特別是面臨與效能、自動化或整合方面有關的挑戰。
合適的私有雲解決方案,應能積極推動與公有雲的整合。其中包括用於將虛擬機與資料從一個地方複製、複寫或遷移至另一個地方的工具、為不同的虛擬機管理程式提供支援,以及可以共同支援虛擬機和容器的能力。透過選擇合適的私有雲解決方案,可有效實現邁向混合雲的過渡,讓混合操作更加輕鬆、更具成本效益,並獲得更出色的表現。
超融合架構支援私有雲
儘管私有雲有其優勢,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但許多企業並不打算只使用本地雲,而是希望在未來擴展到混合或多雲架構。但是,由於預算限制,許多 IT 決策者不得不暫停該目標,使他們無法為多雲營運模式作準備。
因此,企業一定要確保其底層基礎架構適合支援混合雲和多雲計畫。如果企業打算長期使用私有雲,那麼該基礎架構必須可以為本地環境提供類似公有雲的功能和靈活性。最終,分開的儲存、伺服器、虛擬化、及網路散佈在三層式架構才是根本問題。
利用超融合基礎架構,這些獨立的組件可以合併,從而消除孤島的情況。事實上,該架構解決方案支援私有雲模式,提供:
- 可靠的安全配置和稽核
- 靜態資料加密功能
- 微分段
- 內建資料保護、備份和災難復原
- 快速、無中斷的部署
- IT 即服務(ITaaS)
- 降低營運費用,並提高投資報酬率
最重要的 20 個私有雲問題與解答
雲端、雲端、還是雲端。當你想到「雲端」的時候,你想的是公有雲嗎?不只有你這樣想!許多組織皆認爲「邁向雲端」意味著採用公有雲端,但實際上你也可以在現有的資料中心,利用強大的私有雲環境,來實現公有雲所具備的敏捷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