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融合基礎架構?
融合基礎架構(CI)是一種資料中心管理形式,它將儲存陣列、伺服器、網路交換機和虛擬化等傳統基礎架構組件,整合到單個 SKU 中,從而使採購和部署更容易且更可預測。
許多企業之所以選擇融合基礎架構,是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硬體規模、部署、配置和故障排除方面所涉及的時間和費用。對於許多人來說,CI 提供的打包模型更具吸引力。
利用融合基礎架構,供應商設計和整合系統,打包成一組離散且預先配置的選項。無需單獨購買各種組件並手動解決相容性和整合的挑戰,融合基礎架構將預先整合的硬體組件與軟體結合起來,利用統一系統來編排和配置這些資源。
CI 旨在降低管理資料中心帶來的複雜性,作為傳統多層基礎架構的升級。它的設計不僅減少硬體不相容的問題,而且易於部署。這吸引了希望減少用於整合和部署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的時間和資源的組織。
圖表 1:超融合基礎架構將傳統虛擬化組件合併到單一、統一的平台。
什麼是超融合基礎架構?
相比之下,超融合基礎架構(HCI)採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來支援企業應用程式。利用智慧分佈式軟體,將伺服器和儲存資源池整合成 100% 軟體定義的解決方案。它用一個統一分佈式系統,取代了傳統基礎架構的組件(即單獨的伺服器、儲存網路和儲存陣列),從而建立了一個高度可擴展的資料中心。
雖然融合和超融合基礎架構都希望消除與傳統基礎架構相關的痛點,但兩者在應對這些挑戰的方式上存在獨特的差異。
融合基礎架構與傳統基礎架構
傳統多層資料中心(又名傳統基礎架構)的設計要求伺服器、儲存網路、儲存陣列和其他組件獨立配置,並連接在一起。在這種結構中,專門的 IT 團隊將負責管理單個組件。但是,這會變得昂貴且複雜,並會產生阻礙業務計畫的摩擦。
融合基礎架構的底層組件與傳統基礎架構相同,但是將其打包成一個可購買的單元,以簡化購買和部署。因此,企業可以減少設計、部署和整合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的時間,但底層技術與傳統基礎架構相同,存在許多相同的問題和挑戰。
超融合基礎架構與傳統基礎架構
融合基礎架構可以減少傳統基礎架構的痛點,即相關的部署和維護成本。然而,超融合可以解決更多問題。
與 CI 一樣,許多組織選擇超融合是因為希望獲得經濟收益。客戶無需預先支付大筆授權費用,而是定期支付訂閱費。除了在經濟上更加合理之外,這種方法還可以確保企業不會過度使用或未充分利用其資源。但是,企業使用傳統基礎架構 3-5 年後通常卻是相反情況。
圖 2:按增長付費模式
Nutanix 提供分段消費模型,使企業能夠在需要時增加節點。
此外,支援 HCI 解決方案的智慧分佈式軟體,能夠更有效地利用運算和儲存資源,並且無需大量額外硬體來為傳統基礎架構供電。因此,企業可以減少水電費和資料中心佔用空間。
融合 vs. 超融合:效益分析
為了讓你深入瞭解這兩種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的優勢,以下比較了最受公司歡迎的優勢。
優勢 | 融合基礎架構 | 超融合基礎架構 |
降低營運費用 | ||
簡化採購、部署、支援、管理 | X | |
減少「移動」部件,即硬體 | X | |
實現雲端級經濟 | X | |
提供高度可擴展的環境 | ||
實現虛擬環境的集中式管理 | ||
最佳化資源消耗 | X | |
將管理轉移到應用程式和虛擬機來提高移動性 | X | |
包括內建資料保護和災難復原 | X | |
降低總擁有成本 | X | |
快速部署應用程式 | X | |
降低過度佈建和過度購買的風險 | X | |
減少耗費人力的活動 | ||
為資料中心準備好開發維運 | X |
企業應該選擇 CI 還是 HCI?
簡而言之,融合基礎架構使用的技術與傳統基礎架構是一樣的,但經過打包後更易於使用和部署。另一方面,超融合基礎架構採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使用軟體內的雲端運算技術,使商用伺服器硬體叢集能夠可靠且可預測地為企業軟體服務提供動力。
然而,HCI 終究更加靈活、易於操作和具備擴展性,並提供了一種簡單、快速的部署模型:[超融合基礎架構] 通常部署在商品組件上,透過商品伺服器提供簡化的橫向擴展架構。